top of page

低价内卷:中国企业正在自毁的商业模式

  • 作家相片: Amber
    Amber
  • 4月10日
  • 讀畢需時 2 分鐘

近年来,中国市场的竞争愈发激烈,许多企业陷入"低价内卷"的恶性循环,试图用"烧钱换市场"的策略击垮对手。然而,这种"杀敌一千,自损八百"的商业模式,不仅无法建立长期竞争力,甚至可能让整个行业陷入"共输"的局面。


1. 低价竞争的诱惑:短期增长,长期陷阱


在流量为王的时代,许多企业迷信"低价=流量=市场份额",例如:

  • 外卖平台的美团 vs. 饿了么,曾经的"1元吃外卖"大战,最终导致商家利润被压榨、骑手收入下降。

  • 社区团购的"1分钱买菜",让小商贩难以生存,最终监管出手叫停。

  • 电商直播的"9.9包邮"模式,让供应链陷入低端化,品牌难以溢价。

这些案例证明,低价策略短期能抢占市场,但长期却会让企业陷入"越卖越亏"的困境


2. 低价内卷的四大恶果


(1)利润归零,企业失去创新能力


当行业陷入价格战,企业的利润被极度压缩,根本无力投入研发和品牌建设。例如,中国手机行业曾疯狂内卷,导致多个品牌消失,而活下来的企业也面临"高销量、低利润"的窘境。


(2)消费者被养成"只认低价"的习惯


一旦市场被低价教育,消费者会形成"等降价再买"的心理,例如:

  • 电商大促(618、双11)前,消费者普遍持币观望,导致平日销量低迷。

  • 直播带货的"最低价"承诺,让消费者不愿在正常渠道购买。


(3)供应链恶性循环,品质下降


低价竞争迫使企业压缩成本,最终只能牺牲品质。例如:

  • 某些低价电动车品牌因偷工减料导致安全事故频发。

  • 快时尚行业的"超低价服装"被诟病质量差、不环保。


(4)行业整体衰退,无人获胜


最典型的例子是"共享单车大战",ofo、摩拜等企业疯狂烧钱,最终多数破产,街头堆满废弃单车,整个行业元气大伤。


3. 如何避免陷入低价陷阱?


与其卷价格,不如卷价值。成功的企业都在做这几件事:

差异化竞争(如元气森林的"0糖0脂"定位)

品牌溢价(如华为、大疆的技术护城河)

会员经济(如瑞幸咖啡的私域流量运营)

供应链优化(如SHEIN的柔性供应链模式)



低价内卷死路一条


商业的本质是创造价值,而非破坏价格


低价竞争就像一场没有赢家的"囚徒困境",短期或许能抢占市场,但长期只会让行业陷入衰退。


真正的赢家,不是靠低价打垮对手,而是让消费者愿意为你的品牌买单。


"价格战是最懒惰的竞争方式,而价值战才是最高级的商业模式。"

中国企业如果想摆脱内卷,必须从"价格厮杀"转向"价值创新",否则只会陷入**"越卷越穷"**的死循环。

Comments
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