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龙抬头的反思

已更新:3月6日

今天是3/1/2025, 上海的气温飙到20度以上,有种春暖花开的暖意。今天是農曆二月初二,星期六, 農曆的节日是龍抬頭,传说今天剪头发有辞旧迎新,会带来一整年的好运气。我就想到關於龍的形 容,老闆們個個都希望自己的事業如同飛龍在天,要出人头地。



AI 像全民运动一样,个个老板们纷纷起身投入 AI 领域,也找 AI 帮忙,这是好事。


但我在想,这一窝蜂的样子,大家有没有深思熟虑到底是我的公司应该做吗?(Why to do?),还是我的公司应该如何做?(How to do?)


美国有马斯克有疯子的精神,奋力冲创新与突破,那种专注做产品的勇猛精进的态度,你有吗?天才的那群,全世界的拔尖头部,美国的,中国的搞出 AI 的,人家有脑有智,还要不断的出奇制胜, 你有吗?


更不用说,全世界都富豪们有他们的丰富资源与环境,你有吗? 那我们是大部分的凡人, 又如何梦想自己在创业与经营的路上要四平八稳,要走的顺利,还要有康庄大道?



我在思考,如果市场的 AI 需求这么明确,做生意的需求的背后也积累了那么多的知识与方法、培训与教育、技巧与步骤,那么多扎扎实实的商业洞察、琳琅满目的书、各种的实用教材,让你读, 让你听,让你学,比如教你怎么用标题,教你怎么用视频,教你怎么下钩子,教你怎么转化流量变成实际的收入,难道不是我们都已经对市场都聊如指掌了吗? 既然什么武功秘籍都有了,那为什 么还是说景气不好?为什么仍然说卷的不得了然后摇头,然后垂头丧气?


龙抬头的觉醒


我的觉察是:我们在过去或许是时刻背景景气好的时候,也就是比起 10 年前的容易与现在的太难,是形成一个强烈的对比,但这几年的风向,渐渐的把市场需求投入在围绕着人的各种价值观, 围绕着用户体验,产品体验,文化营造,要满足精神与情绪,一个比一个大的公司或品牌都在投 入,一个又一个的公司与品牌也倾心注入,这样还不够吗?


就说脸书、微博、朋友圈与公众号这件事,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,本来是个人的创作,是个人的分享,变成是平台与广告。以我而言,我写脸书或微博,偶尔的分享朋友圈,其实纪录了我的人生,是我生命里的不同阶段的进程与转折,我的写作风格与载体蛮一致,虽然没有流量,但有人读了不一定按爱心按笑脸,但他们在私下给我的反馈是看到我的分享,他们也体会了,感受了,受影 响了,被安慰了,被激励了,我更重视的是这样的珍贵分享的内涵,同频共振也后,同质化的链接。


流量是平台的,或许流量带来人气,到底我们要继续钻进去,还是开始挖掘流量之外的其他好物 ? 见仁见智。


炼仙丹


我沿着自己的路径,我待过大公司,然后到自己的小公司创业,我亲自经历了辅导了有规模的大公司,有急着跃进的中型企业,还有极小的公司,陪他们整理、梳理,从脆弱与混乱中,有人怀疑自 我,也有人半途而废,也看到病急乱投医等,我从客户咨询的案例中,我发现大家在意的:还是在 研究 “如何搞钱(赚钱)的技巧” 。


确实每一家公司要获利是责任也是义务,但除了要赚钱,每 一家公司都要提炼自己的仙丹,才能救自己! 这颗“仙丹”或许是你真正的核心竞争力,可能藏在 你独特的文化、差异化的服务,或者团队的默契和韧性里。


而找到它的关键,是在低谷时敢于自我剖析,回归初衷,问自己:为什么要开始这段旅程?哪些价值是不可妥协的?只有在混乱中不断整理和打磨,才能渐渐炼出独一无二的解药。


确实大环境的政策,市场与环境的变化难以预估,就像我在疫情之前的 2018 年投资了一档债券, 那知道,现在的指数还没回到我当初的投资点。


但回到公司的生存与发展,我们都要有自己的低谷生存法才是,不是只有研究搞钱,做好自己的产品,有启发的精神去开创与布局,要打鸡血,老板要对自己情绪按摩,也要会对员工做按摩。比如定期自我复盘,记录成长与感恩日记,提醒自己看到前行的价值,而情绪稳定和充满动力的团队才能支撑公司持续向前。


个人要看自己做自己,公司也是要看自己做自己,光看大局是永远看不准的! 都要专注在自己的步伐,扎实打磨自己的核心价值,也许才是走得长远的关键。



Comments


bottom of page